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在线办公系统

 
   作者在线投稿
   专家在线审稿
   编委在线审稿
   编辑远程办公
   主编远程办公
 

期刊在线阅读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电子书架
   过刊浏览
   文章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欢迎关注本刊官微

 
   
 
玻璃钢/复合材料  
 
2018年 32卷 4期
刊出日期 2018-07-15

法学
经济与管理
文史哲
社会
”检察环境公益诉讼司法疑难问题探究“专题(上) (主持人:竺效)
”检察环境公益诉讼司法疑难问题探究“专题(上) (主持人:竺效)
5 秦鹏 何建祥
检察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受案范围的实证分析 Hot!

检察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受案范围是一个理论和实践交叉的疑难课题,涉及被诉主体类型、被诉违法行为类型和诉讼拟救济利益类型三个核心要素。通过对已有检察公益诉讼案例的分析和理论比较可知,检察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被告类型应限于国务院或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中对环境、生态、资源保护领域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职能部门,可以是单一被告,也可是共同被告,但一般多属于普通共同诉讼。被告的涉诉行为可能是环保领域的行政不作为,也可能是违法行使职权。检察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应以救济环境公共利益为主,环境公共利益应区别于基于国家自然资源所有而产生的国家利益。

2018 Vol. 32 (4): 5-18 [摘要] ( 1778 ) [HTML 1KB] [ PDF 1632KB] ( 1817 )
19 黄忠顺
论诉的利益理论在公益诉讼制度中的运用——兼评《关于检察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9、21、24条 Hot!

在检察机关的全部诉讼请求已经获得全部实现的情形下,人民法院没有必要对公益诉讼案件(继续)进行实体审理。但是,在检察行政公益诉讼的情形下,检察机关丧失请求被告纠正违法行为或依法履行职责的利益,并不当然意味着其同时丧失请求法院对被告的违法行政行为进行确认的利益。为了及时救济遭受损害或威胁的社会公共利益,引导被告尽早纠正违法行为或依法履行职责,应当根据被告纠正违法行为或依法履行职责的时间,设计不完全相同的规则。

2018 Vol. 32 (4): 19-29 [摘要] ( 1716 ) [HTML 1KB] [ PDF 1178KB] ( 1785 )
文史哲
30 王嘉军
重思他者:动物问题与德里达对列维纳斯伦理学的解构 Hot!

德里达批判性地将列维纳斯的伦理学运用到了动物伦理领域,他认为动物可以成为列维纳斯伦理学中的他者,而且它们比他人更加他异,是他者的他者。动物可以让我们更激进地重思主体性。哪怕是列维纳斯的“我在此”这样强调受拣选性和被动性的主体性,在德里达看来也还不够激进,并且太过人类中心主义。他通过列维纳斯“您先请”的伦理原则,进一步把这一主体性推进到了更为被动的“我跟随”。“我跟随,故我是”,而我所跟随的不只可能是人,也可能是动物。通过将列维纳斯的好客理论批判性运用到对于动物问题的解读中,德里达进一步拓展了其“质疑主权”的主体性思考。

2018 Vol. 32 (4): 30-37 [摘要] ( 1677 ) [HTML 1KB] [ PDF 1125KB] ( 1849 )
38 程丽蓉
中西叙事伦理研究之辨析 Hot!

20世纪后期,叙事研究的伦理转向与伦理学的叙事转向几乎同时发生而又相互呼应,人文社会科学的跨学科融合推动了文学叙事伦理研究迅速发展。欧美叙事伦理研究发端于现实人文事件,列维纳斯和德里达的伦理哲学对自我与他者关系的重新认识以及女性主义伦理学对个体经验的意义肯定,导致西方伦理哲学研究楔入到文学叙事伦理研究之中;此外,以布思为代表的修辞叙事研究也启迪着哲学和文学学者的叙事伦理研究。伦理哲学领域的叙事研究路径与从文学修辞出发的叙事伦理研究路径交织在一起,核心在以叙事建构伦理意义,解构了伦理意义的确定性,具有很强的哲学思辨性。中国叙事伦理研究呈现出古今传承、中西融合的特点,在文学研究诸多领域均产生了广泛影响,其核心乃在以叙事反映或承载伦理意义,显示出中国传统批评的深刻印记。中西叙事伦理研究各有特点,应当相互取长补短。

2018 Vol. 32 (4): 38-46 [摘要] ( 1703 ) [HTML 1KB] [ PDF 1150KB] ( 1741 )
47 裴萱
空间美学的理论生成与合法性建构

美学作为一门系统研究主体“感性之学”的学科形态,其获得自身的场域伦理和知识体系是一项重要的现代性事件,从维柯的“诗性思维”理论到鲍姆嘉通对美学学科的界定,都体现出主体感性能力对美学合法性存在价值的承担。与此同时,主体对“空间”的诗性审美能力是先验存在的,并成为主体感性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美学、感性和空间三者便相互融合,生发出崭新的“空间美学”话语。在前现代时期,主体对空间审美的朴素认知构成空间美学的理论萌芽;现代美学的“感性革命”清晰地凸显出主体与空间之间的诗性伦理,比如海德格尔的“空间栖居”和梅洛庞蒂的“视知觉空间”便进一步延展空间美学的理论脉络;现代文学的空间审美实践和话语流变再次推动空间美学的场域自律,并最终形成既关注主体生存,又充满文化批判的现代美学形态。空间美学将持续给未来美学的发展提供有益的知识学资源和价值承担。

2018 Vol. 32 (4): 47-55 [摘要] ( 2289 ) [HTML 1KB] [ PDF 1145KB] ( 2553 )
法学
56 徐祥民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整体认读 Hot!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习近平同志丰富的法律思想聚变升华的理论硕果,是我国法治建设实践催生的理论创造,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依据”下探索形成的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思想,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为核心内容的法治思想。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是由关于法治的社会主义性质和中国特色的思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思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建设和运行的思想三个方面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法治思想体系。

2018 Vol. 32 (4): 56-65 [摘要] ( 1619 ) [HTML 1KB] [ PDF 1153KB] ( 1838 )
66 李立 宫明玉
法律英语研究可视化分析:发展与展望

文章以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国知网等期刊数据库为基础,借助CiteSpace可视化分析技术及语料库分析方法,综述国内外法律英语研究的发展脉络及研究热点,梳理历时发展趋势。分析表明,法律英语研究呈现跨学科属性,国际、国内法律英语研究存在一定差异。国际法律英语研究呈现明显的跨学科属性,分为法律与语言两个领域,具体包括法律与法律制度、法律语言、法律英语及法律翻译,不同研究热点间连接程度不同。而语言领域是国内法律英语研究的着力点,法律翻译、语言特征及法律英语教学是国内法律英语研究的核心内容。文章结合我国法律英语研究发展现状,建议建立法律英语学科,培养国际化复合型法律英语人才。

2018 Vol. 32 (4): 66-77 [摘要] ( 1629 ) [HTML 1KB] [ PDF 4347KB] ( 1949 )
78 程乐 裴佳敏
未保价快件限额赔偿格式条款效力之体裁检视

格式条款的效力问题一直是未保价快递赔偿纠纷中的焦点之一,我国学界对未保价快递格式条款已有实证研究成果,但是大部分实证研究缺乏系统性和综合性。文章基于自建的未保价快递案例数据库,以体裁分析为理论框架,对裁判文书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发现在认定未保价快递限额赔偿条款的效力时,法官在法律适用的逻辑上存在冲突,且在法条文本特定概念的解释方面存在争议;除适用法条之外,法官还适用事实推定规则来判定格式条款的效力,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39条是否为认定格式条款效力的必选语步方面存在分歧。基于上述发现,文章针对性地对各个问题进行了分析和阐释,并提出了相应的立法建议和实务解决路径,以期为完善快递立法、防止法官自由裁量权的滥用以及加强裁判文书说理的逻辑性和严密性提供参考价值。

2018 Vol. 32 (4): 78-89 [摘要] ( 1607 ) [HTML 1KB] [ PDF 1203KB] ( 2021 )
经济与管理
90 李燕萍 梁燕
集体心理所有权的生成机制与作用机理——基于多层次整合的理论模型构建 Hot!

集体心理所有权是团队成员对共同目标物的集体性占有感,对激发成员的集体主人翁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团队工作的盛行使其越来越多地受到理论界与实务界的关注,但缺少对其生成与作用过程机制的整合分析。文章运用文献研究方法,提出了集体心理所有权的多层次整合模型,描述了集体心理所有权可能的生成与作用机制,并从社会认同理论与团队互动过程理论出发,探讨了影响这些路径主要的中介与调节。这一整合模型丰富了集体心理所有权影响效应过程机制的研究,并为未来的实证探索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方向。

2018 Vol. 32 (4): 90-98 [摘要] ( 1581 ) [HTML 1KB] [ PDF 1223KB] ( 1466 )
99 张慧玉 胡望斌
以言创业:新企业的话语性构建过程

组织话语研究将组织要素、现象以及组织本身看作是话语性社会构建,基于此,文章将创业视为新企业的话语性构建过程。在该过程中,创业者基于话语的协调、沟通、认知等基本功能,在特定的创业情境中积极地运用口语、书面语以及相关的非语言资源与不同的利益相关群体进行话语互动,通过创业身份认同、创业机会识别、创业资源整合等关键活动推动新企业的话语性构建。文章将詹姆斯?保罗?吉的话语“七项构建任务”分析框架与Timmons的创业管理模型相结合,剖析创业者如何通过话语构建创业机会的意义、塑造创业者身份、整合创业资源等,并援引创业语料及实例佐证理论性与概念性探讨。以此为基础,文章提出“新企业话语性构建过程模型”,以启发后续创业话语研究。

2018 Vol. 32 (4): 99-108 [摘要] ( 1647 ) [HTML 1KB] [ PDF 1203KB] ( 1964 )
社会
109 徐建春 韩嘉妮 周德
多元治理视野下的多规合一——以浙江省试点县(市)为例 Hot!

文章运用一元为主、多元辅补的多元治理理论分析方法,对浙江省试点县(市)“多规合一”的协调机制、编制主体、审批机制和空间管控进行了系统分析,总结提炼出“多规合一”四方面的成效,为今后其他地区“多规合一”编制工作提供经验借鉴。研究发现:一是试点地区“多规合一”的成效明显;二是本文将多中心治理理论中国化为“一元为主、多元辅补”的多元治理的理论,并用以分析“多规合一”的现状、成果、缺憾及完善路径是有效的。因此,文章研究结论为现行“多规合一”还需要从政策法律体系、编制机构和公众参与等方面完善。

2018 Vol. 32 (4): 109-117 [摘要] ( 1736 ) [HTML 1KB] [ PDF 1382KB] ( 1466 )
118 章军杰
互联网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选择——基于梅家坞村的调查研究

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正重塑乡村社会文化经济生态链。互联网带来的信息高速流通、思维变革,对此前在信息获取处于弱势地位的乡村带来系列影响。文章运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及半结构式访谈方法,通过对西湖区梅家坞村的个案解读与剖析,呈现梅家坞村社会经济和产业协作状况,论述互联网在农民生产、消费、交易和娱乐方式等方面引发的变革,并发现当前梅家坞村存在产业协作低、生产周期性漫长、文化缺失等问题,再由经济、社会、文化三个维度,探讨乡村新经济范式下梅家坞村如何构建经济—社会—文化共同体,如何以产业化带动乡村治理现代化。互联网时代梅家坞的社会经济发展,对其他地区乡村振兴也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2018 Vol. 32 (4): 118-128 [摘要] ( 1922 ) [HTML 1KB] [ PDF 1244KB] ( 2204 )
浙ICP备05073962号
浙公网安备 33011802000512号
版权所有 ©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