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在线办公系统

 
   作者在线投稿
   专家在线审稿
   编委在线审稿
   编辑远程办公
   主编远程办公
 

期刊在线阅读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电子书架
   过刊浏览
   文章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欢迎关注本刊官微

 
   
 
玻璃钢/复合材料  
 
2008年 1卷 6期
刊出日期 2008-12-15

“大学人文”专题
本刊特稿
法学研究
高教研究
经济与管理
历史研究
新闻与传媒
语言与文学
语言与文学
36 王晓华
女性主义:七夕诗阐释的现代维度
现代人将七夕诗单一地理解为"情诗"的文学境遇,我们有必要对七夕诗进行多维度的阐释。如果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将七夕诗加以解读,可以发现,七夕的重要仪礼--"乞巧",是当时少女们生活希冀中对爱情的价值认同;七夕诗中表达得最丰富的爱情,其实是妇女求得身份平等的情感承诺;而男女不同诗人所作的七夕诗,在视角转换中可以明显看出男人和女人眼中的"女性"有别而情有所同。
2008 Vol. 1 (6): 36-40 [摘要] ( 1859 ) [HTML 1KB] [ PDF 0KB] ( 448 )
26 陶丽萍
现代中国乡土小说的美学嬗变
出于知识分子对现实和自身的强烈危机意识,现代中国乡土小说或显或隐地表现出"悲凉"的现代审美追求。伴随着作家不同的文化立场和精神姿态,以及中国现实与革命对乡土阶段性的影响与发现,演化出了不同的悲剧风貌。
2008 Vol. 1 (6): 26-29 [摘要] ( 1945 ) [HTML 1KB] [ PDF 0KB] ( 450 )
30 陆越
女部汉字与婚俗文化
汉字不仅具有通常所说的工具性的社会功能,还有其不可忽视的、越来越为学界所关注的文化价值内涵。本文通过对部分与婚姻有关的女部汉字的个体微观剖析,揭示其中所蕴蓄的婚俗文化事象。从而,从一个侧面展现汉字鲜明的个性特征及其所积蕴的古老而精深、历久而弥新的文化景观。
2008 Vol. 1 (6): 30-35 [摘要] ( 1871 ) [HTML 1KB] [ PDF 0KB] ( 457 )
本刊特稿
5 王岳川
大国文化身份与当代文论创新
大国文学需要自我身份反省并坚持文论走近经典进而可持续创新。在中国文论经历了一个世纪的西化浪潮之后,应该重新检讨中国文论的精神价值取向,从全盘西化的文论盲视中走出来,重新以"走近经典"的文化高度和精神厚度,审视大众图像时代中的中国文论身份,从西方文论的中国化到中国文论经验的世界化的转型中,关注文化创新与文学理论创新的同步性,进而守正创新——“走近经典”并“创新经典”。
2008 Vol. 1 (6): 5-12 [摘要] ( 1979 ) [HTML 1KB] [ PDF 0KB] ( 462 )
历史研究
73 陈柳裕
民国时期的浙江律师业--以杭县律师公会为中心的分析
近代中国律师行业自治发轫于民国初期的浙江杭县。依据杭县律师公会的相关史料,分时段对民国时期浙江律师业的发展演进历程进行实证分析,既具有其逻辑上的合理性,又系正确认识中国律师行业自治的发展历史所必需。总体而论,民国时期的浙江律师业经历了由北洋政府时期的兴盛至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衰弱之演变过程。
2008 Vol. 1 (6): 73-80 [摘要] ( 2007 ) [HTML 1KB] [ PDF 0KB] ( 472 )
新闻与传媒
64 吴潮
论近年来我国危机报道的发展与演变
2003年的“非典”危机之后,我国的危机报道及其相关的学术研究发生了较大的发展与变化。第一是危机报道与相关研究的视角涵盖了公众与弱势群体的诉求;第二是各种不同类型的“突发公共事件”在报道的机制、模式、深度和开放度方面有着相当大的区别;第三是互联网、手机等高科技产品和新传播媒介改变了传统媒体在危机报道上的统治地位,对我国的危机报道产生了重大影响。
2008 Vol. 1 (6): 64-68 [摘要] ( 1682 ) [HTML 1KB] [ PDF 0KB] ( 469 )
经济与管理
59 徐彦
公共关系视角下的企业生态化管理初探
本文以生态学的观点为元理论,将公共关系进行本质回归,探讨公共关系视角下企业与社会环境的互动匹配,生态位的内涵、价值和选择,以及生态智慧哲学,认为公共关系管理应该上升到生态化管理的高度,即企业运用传播沟通的手段促使其与社会环境的适应状态最优化,以形象生态位为基石,构建和维护基于生态智慧的和谐关系生态。
2008 Vol. 1 (6): 59-63 [摘要] ( 1913 ) [HTML 1KB] [ PDF 0KB] ( 456 )
法学研究
13 巫昌祯
“亲属法新问题与新展望”笔谈
由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出版社共同主办、《判解研究》丛书编辑部和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协办的第五届法官与学者对话论坛暨亲属法新问题与新展望研讨会于2008年9月在济南举行。本次论坛,将学者的理论创新与法官的实践经验相结合,围绕着"亲属法新问题与新展望"这一主题,就以下几个热点与难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夫妻共同财产的物权法规则适用问题;无效婚姻制度在适用中的疑难问题;《婚姻法》第46条在适用中的疑难问题;同性恋、准婚姻关系等法律适用问题。
2008 Vol. 1 (6): 13-25 [摘要] ( 2068 ) [HTML 1KB] [ PDF 0KB] ( 468 )
高教研究
90 白刚 张军
高校扩建后多元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
随着高校新校区建设的竣工,如何充分利用高校新校区的有利体育场馆和场地的资源,在多元体育教学思想和教学目标的指导下,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终身体育习惯,提出构建高校体育可持续发展的课内外一体化的多元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
2008 Vol. 1 (6): 90-94 [摘要] ( 1891 ) [HTML 1KB] [ PDF 0KB] ( 487 )
经济与管理
47 陈娟
我国城乡居民消费行为的动态比较--基于可变参数模型的实证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的消费行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不同时期边际消费倾向的显著差异。本文通过建立可变参数模型来体现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时变的特点,结合时变的边际消费倾向的特征,对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行为进行比较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2008 Vol. 1 (6): 47-52 [摘要] ( 1940 ) [HTML 1KB] [ PDF 0KB] ( 477 )
53 李中东
基于消费者视角的食品质量安全生产可行性探析
通过构建质量安全成本函数,定性研究了提高质量安全水平对生产者收入的影响。比较了不同条件下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水平对生产行为影响的差异性。初步认为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对生产者来说有其经济上的可行性。一是长期的质量安全成本会趋于下降,存在利润增加的空间;二是可以寻求到最大化的利润点。
2008 Vol. 1 (6): 53-58 [摘要] ( 1943 ) [HTML 1KB] [ PDF 0KB] ( 469 )
41 刘彩虹 徐福缘
基于Blog的SDN企业隐性知识共享研究
为帮助SDN企业实现隐性知识共享,文章首先构建了适应于SDN企业的多维隐性知识模型,针对隐性知识的共享难题,提出了以Blog系统嵌入SDN企业系统实现隐性知识共享的思想,并以定义的三元主体和设计的注册导向表为基础,着重研究了SDN企业"Blog"管理模块的设计思想和实施宏观管理的功能代码,为SDN企业实现隐性知识共享提供理论及方法参考。
2008 Vol. 1 (6): 41-46 [摘要] ( 1950 ) [HTML 1KB] [ PDF 0KB] ( 451 )
历史研究
69 徐日辉
钱穆所论黄帝政治中心的考古印证
黄帝作为今天华夏民族的始祖,受到全球华人华裔的认同。但由于年代的久远,使黄帝的出生地和活动中心变的含糊不清,产生了不少的争论。近年来随着考古事业的发展,特别河南省新密市古城砦遗址的发现,证明了今天的新密市一带正是黄帝发展壮大后所居政治中心之“轩辕丘”,与钱穆先生早年的论证相吻合,考古学上的印证对于我们进一步研讨钱穆学术思想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
2008 Vol. 1 (6): 69-72 [摘要] ( 1968 ) [HTML 1KB] [ PDF 0KB] ( 497 )
“大学人文”专题
81 罗昌智
精神成人:大学教育的文化担当--第四届华东地区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研讨会综述
经济时代的到来,使中国的文化生态发生了重大变化,教育生态也随之呈现变化。在办学理念世俗化和功利化的影响下,大学文化素质教育日渐淡化、边缘化,致使大学的理想、使命与精神几近丧失,大学的人才培养功能严重弱化,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与民族整体文化素质。为扭转大学教育的非正常局面,国家早在13年前就开始实施"文化素质教育工程",但无论在文化素质教育的观念、步骤、效果上都难如人意。究其根本原因,终在整个文化生态亟待优化。人的成长,重在精神。大学教育重在传承文化,促成学生精神成人,这是大学教育的文化担当。这种"担当"敦促一些大学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产生了一定影响。但任重道远,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在观念形态与实践效果上都有待进一步加强。对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诸多理论问题与实践经验进行了探讨与交流,2008年5月在杭州召开的"第四届华东地区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研讨会"的重要收获。在此,我们特意将浙江工商大学人文学院罗昌智教授关于本次会议的综述,以及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文学研究所夏中义教授所主持的团队在上海交通大学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的成功实践予以刊登,以飨读者,更期望能对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及探索有所启发。
2008 Vol. 1 (6): 81-84 [摘要] ( 1839 ) [HTML 1KB] [ PDF 0KB] ( 493 )
85 罗昌智
让人文感动青春--"大学人文"在上海交大五年回眸
编者按:经济时代的到来,使中国的文化生态发生了重大变化,教育生态也随之呈现变化。在办学理念世俗化和功利化的影响下,大学文化素质教育日渐淡化、边缘化,致使大学的理想、使命与精神几近丧失,大学的人才培养功能严重弱化,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与民族整体文化素质。为扭转大学教育的非正常局面,国家早在13年前就开始实施"文化素质教育工程",但无论在文化素质教育的观念、步骤、效果上都难如人意。究其根本原因,终在整个文化生态亟待优化。人的成长,重在精神。大学教育重在传承文化,促成学生精神成人,这是大学教育的文化担当。这种"担当"敦促一些大学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产生了一定影响。但任重道远,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在观念形态与实践效果上都有待进一步加强。对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诸多理论问题与实践经验进行了探讨与交流,2008年5月在杭州召开的"第四届华东地区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研讨会"的重要收获。在此,我们特意将浙江工商大学人文学院罗昌智教授关于本次会议的综述,以及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文学研究所夏中义教授所主持的团队在上海交通大学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的成功实践予以刊登,以飨读者,更期望能对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及探索有所启发。
2008 Vol. 1 (6): 85-89 [摘要] ( 1911 ) [HTML 1KB] [ PDF 0KB] ( 468 )
浙ICP备05073962号
浙公网安备 33011802000512号
版权所有 ©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